01
有事别乱指挥
管理者就是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目标的人。
别看这是一句很简单的解释,但很多管理者往往干了多年管理,依然不是很清楚这个定义。
很多管理者,只看到这句话的后半句“完成目标”,但完成目标的途径(通过别人)却忽略掉。导致在很多事情上,管理者都是亲力亲为,凡事上手。
事实上,这样的管理者,往往会导致团队像陀螺一样原地打转,无法向前发展。
所以,懂放手是一门艺术,关键在于你能否在发展和效率的天平中取得一个平衡,让团队快速完成目标的同时,得到成长。
02
是有效管理的结果证明
证明管理效果的方法,不是看你多快完成工作,而是团队能否持续攻克难题。
我们常常注重效率,却没发现“效率”和“质量”其实处于天平的两端,当我们往一边倾斜,就注定要忽视另一边的效果。
“自我进化”的目的就是把天平两端的距离不断缩短,让团队在保持效率的同时,不减弱完成的质量。
当团队能不断从处理事务中进化,在另一个角度上,其实也是在“提速”。
而其中关键,在于“复盘”。
复盘,是通过将事情始末重新推演一次的方法,从中总结有用的经验,并形成一套方法,在下次遇到同样事情的时候,不至于犯同样的同样的错误。
在面对同样问题的时候,有人喜欢通过激情和勇气闯过去,有人则会反思自己犯了什么错,下次怎么避免这样的错误。
在下次问题发生前处理问题,这显然是更聪明的方法。
演练是复盘的表现,总结才是复盘真正的意义。一个懂得复盘的团队必定懂得思考,在反思中,总结出处理的方法和原则。
在下次问题出现时,迅速处理,不用耗费过多心力,也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方式。
向内自我求索
樊登曾说过:能否培养一直负责任,能自己学习的队伍,这是领导者是否合格的表现。
如果说团队不断进化是管理效果的体现,不断有效学习,便是实现团队进化的根本途径。
作为管理者,我们需要分辨的是,哪些学习是“有效”的,哪些是“无效”的。
拿企业培训做例子,从陈安之把成功学引入我国以来,企业培训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,我们由最初的趋之若鹜,到现在的“回归理性”。
在成功学兴起的时候,我们很难分辨,这门学习对于团队是否有效,因为社会上很多企业家都去参加,甚至同行很多竞争对手也参加了。
在“从众心理”和害怕落后的心理作祟下,你很难分辨到这门学习对你的团队是否有价值。
▍二,是否老师真正实践过的经验。
企业培训与学校课程最大的区别在于,学校里的课程有一套统一的标准监管和判断,但企业培训,你很难找到这样的一套标准。
唯一能判断或者比较靠谱的标准,就在于老师是否该领域上的权威,以及所讲的内容,是否其实际运用过的经验。
都说没有实践过的知识,不是好的付费内容。
学习固然是团队成长的必要保障,但管理者在选择学习系统的时候,也需要找到有效,有用的学习系统,才能保证团队得到的是正向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