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骐云课堂 | 知识库
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·卡尼曼曾经在他的新书《思考·快与慢》中分享过这样一个观点。
他认为,在人类的思考系统中,一直存在着“快思考”和“慢思考”两个系统。
快思考根据经验,经历等方面,对相似的情况做同类比较,节省我们思考的时间,如直觉就是快思考的一种;
而慢思考则需要大脑有意识调动知识体系进行思维逻辑的计算,计算复杂的函数就是典型的慢思考类型。
快思考虽然能够节省我们思考的力气,但如果我们经常依赖“快思考”去处理事情,很容易产生一种思维的定势,把所有的事情都用最省力的思考方式处理。
当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的事情的时候,如果还用快思考去处理,很容易会把事情搞砸。
比如说管理就是一个不能只依靠快思考处理的事情。
在大多数企业管理中,经常会设置一些规章制度和文化来约束员工的行为,这对大部分时间的员工行为会有一定的作用。
但每一天的管理中,都会遇到不一样的问题,如果管理者贪图省力,经常用同一种管理方式对待每一位员工,这种机械般的管理模式就很容易让陷入管理惯性中,不能自拔。最后导致很多问题出现。
下面,我们来探讨一下,管理者经常会掉入的几个管理惯性。
01
把事务压在同一个人身上
在中国,这是很多中小企业管理者的惯性。
▍第一个原因是公司确实没有能处理事务的人才,把事情都压在一位员工身上,多少有点无奈之举;
▍第二点是因为这些管理者都比较“懒”。我说的懒,不是说他们懒去管理,而是懒去思考,懒去换人。
用人惯性也是管理惯性的其中一种,很多管理者在开始用人的时候都会比较谨慎,但当一位员工能够处理好一件事情的时候,管理者就会慢慢把所有重要的事情压在同一个员工身上。
这样很容易导致两个结果:
▍第一过于依赖一位员工,也就把选择主动权交到这位员工手上,管理者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成本将他留下;
▍第二团队其他人缺乏锻炼的机会,能力跟不上,自然没有后备人才,当重要员工离职后,就更加容易引起公司的大震荡了。
其实并不是公司没有人才,或许只是管理者没有思考怎么去培养人才。
虽然说有能力的员工能够快速有质量的处理好事情,但管理者还是要保持理智,有意识分摊事物给其他员工,在团队中寻找更多的后备人才。
同时,为团队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系统,加强员工能力的提升。
无可否认,人才培养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,但最后带来的效果可是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翻倍,这样的结果,不是管理者想要的吗?
02
不要一味强调物质奖励
激励员工好好工作,一直是让管理者很头痛的问题。
我们曾经做过一项调查,收集超过100位中小企业家,他们主要用什么方法激励员工的问卷。结果显示,超过79%的老板,都选择了物质奖励。
有些老板甚至认为,“有功激赏,有过严惩”的方法,最能提高员工工作的效率。
然而,真的这么有效果吗?
如果你仔细观察公司的员工,你会发现,越高级的员工,对于物质激励就会越无感,有时候你需要花费更多的物质,才能对高级员工取得同样的激励效果。
为什么会这样子?
我们不妨了解一下--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,这个理论总结了,人的需求,由低至高依次是:
生理(物质)需求、安全需求、爱与归属需求、尊重需求、自我实现需求;
在现代,员工的基本生存条件基本满足,很多员工对于更高层次的需求追求度往往会比物质要高。特别是对于高层员工,更是如此。
管理者一直运用物质激励,确实会更加省力,但往往也会造成效率不高,员工对公司归属感不高得情况。
因此,不要过于依赖省力的激励方式,采取合理的激励组合,对于现在的员工,会更有效果。
03
过分强调做事
压缩思考复盘时间
著名广告人,前奥美、智威汤逊创意总监--卢建彰曾说过依据很经典的话:
▍当苹果用十年的时间创造出iPhone的时候
▍那么诺基亚可以多快做出一部三系列的手机
▍已经不是讨论的重点了
在现在的商业环境中,很多人都在吹嘘现在是一个“快鱼吃慢鱼的时代”,效率成为了决定成败的最主要因素。
有些管理者恨不得让自己的员工一天就把一星期的工作处理完,却没有发现,这样是压缩了员工思考和复盘的时间。
然而,效率可以统治一个市场;但创造性思维,可以颠覆一个时代。
当苹果用iPhone开创了智能机时代的时候,诺基亚在全球经营多年的市场份额,就会一夜清零。
在管理上,习惯性压缩员工思考的时间其实并不科学。每一次效率的提升都是建立在复盘总结上面,不给员工思考总结,看似得到了短期效率,其实是牺牲了更长期的效率提升。
在最后,丹尼尔·卡尼曼认为:惯性会让人产生一种认知放松,从而对于一些可能导致不好的情况缺乏判断。
就好像我们在很轻松的环境中,就会不经意间做出一些随意的行为,会给别人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一样。
在管理上,我们也要时刻保持警惕,防止掉入管理惯性的陷阱,因为一旦如此,很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。